罗明君的展览 «舞台»

19-03-2019    Views  181

在 Gisele Linder 画廊举办了数次以绘画为主的展览后,罗明君这次展览作品的媒介回归到了素描。之前她曾持续用水墨或铅笔创作,但最近几年她使用炭条制作了一批大尺寸的多为 100x70厘米的作品。炭条随手可用,不仅提供她以创造的能量,和其它材料相比也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因为她可以用手去改变炭条造成的肌理效果,也可以擦掉不需要的部分。

对炭条这种媒介的摸索部分地改变了罗明君以往的艺术创作方式,尤其体现在她如今更倾向于追随自己的本能和直觉。她之前的水墨画和铅笔画多对笔下的以肖像为主的人物或日常物品做精准的把控与描绘,新作品则更具有表现性而因此更有活力。其图像来自于她通过摄影捕捉的个人经验和日常活动。而有些形象却和个人经验关系不大,例如那只描绘得很柔和的树尖上的小鸟。

展览以《舞台》为题强调了艺术家将自己视为舞台的角色,即,她在这个自传的舞台上呈现出过去和现在的自己。这一点在她描绘的艺术院校的学生们的长幅素描、正中摆放了毛泽东像的她的全家福作品中尤为明显。然而,对主题和处理主题的方法的选择上她是经过了认真的探索的。 对光源进行特别的处理是罗明君使用炭条作画的一个重要因素。炭条丰富厚重的黑色色感可以画出多样的光源的不同特性,既可以描绘人物背后的来自太空的神秘之光以突出人物 ,也可以描绘简单的白炽灯照射的效果。一位女士孤独一人立于讲台上,一缕柔光从后方打到她身上,强化了那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一个有“瑞士边境线”(Borderline Suisse)字样的瓶子后面的阴影突出了它在大而空的空间中的小尺度而显得渺小。在另一幅素描中,“正”“负”交织,素净的背景映衬着一组密密麻麻的黑色人群,似乎像剪影。

这批简约的新作透着沉静与安详。与炭条画形成对比的是一套由九幅淡蓝灰色水彩组合的作品,描绘的是多次出现在展览作品中的同一个中国家庭。笔触极为精简,人物轮廓被控制在刚刚能辨别的程度。在其它几幅如描绘的橄榄树、雪中的树枝和孤身耸立于乌云中的天线的作品中,她都既简约又层次分明。

这种简约风格也体现在展览中的几件油画作品上。艺术家在米青色画布上运用了大量的中性的灰白色来描绘大海、暗淡的小树和黄昏中盛开的玉兰花等。在这些作品中也只能看到一些物体的印记,仿佛它们在画布上自由盘桓,稍纵即逝。多年来,艺术家一直致力于消解写实性主题并将其重塑为一种绘画命题。在本次展览《舞台》中她将此诉求运用于自传式的演绎,也使她从中获得了想象、游戏和梦想的自由